孩子说话晚=智者语迟,说不定患上孤独症了
- 2018-06-14
- 浏览:15472
- 分享
摘要:当发现自己家宝宝说话比别的小孩子晚时,老人家说:不要紧,大一点就好了,民间不有 “智者语迟”的说法嘛。但看着别的同龄宝宝都已经会说话了,年轻父母心里又会犯嘀咕:真的大一点就好了么?会不会耽误了孩子?说话晚需要到医院就诊么?
当发现自己家宝宝说话比别的小孩子晚时,老人家说:不要紧,大一点就好了,民间不有 “智者语迟”的说法嘛。
但看着别的同龄宝宝都已经会说话了,年轻父母心里又会犯嘀咕:真的大一点就好了么?会不会耽误了孩子?说话晚需要到医院就诊么?
东方启音老师表示,“有的家长认为说话晚是性格问题,但其实说话晚在医学上是语言障碍的一种表现,引发原因有很多,比如听功能障碍、精神发育迟滞、神经系统疾病、环境剥夺等,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患上孤独症(自闭症)了。”
孤独症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,同时伴有语言障碍的表现。“但2岁以内的孩子正在学习语言期间,所以仅仅通过语言难以观察是否患有孤独症,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行为来发现孩子行为是否存在异常。” 是否会用食指指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么?
是否会玩“假装”游戏么?比如拿起玩具杯子来假装喝茶。
是否对别的孩子感兴趣么?
是否喜欢玩“躲猫猫”的游戏么?
建议: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以上是“不”的话,请到医院发育行为专科寻求救助,越早越好。
孤独症越早诊断、越早干预,改善几率越大。“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,应及早带到医院进行评估,不要抱着等等看的心态而耽误了早期干预治疗的黄金时间。,临床上接诊的患儿一般是在2岁半左右准备入托时,这些问题才家长引起重视,因为孩子不会说话、不听指令,不会自己大小便,根本无法融入集体生活。
老师介绍了她曾经遇到的两个孤独症孩子,同样的病症,干预时机不同,结局完全不一样。
小英,2岁半来医院就诊,当时不说话,叫他也不理人,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只会抓住大人的手去拿。经过评估,医生认为是孤独症,但家长表示不接受这一诊断,没有带孩子进行进一步干预治疗。两年后,小英被再次带到医院就诊,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,得分不到40分,而正常孩子是85分以上。家长表示小英上幼儿园后不合群,不参加集体活动,喜欢一个人玩,也不听老师指令,去过多家幼儿园,没上多久都因不适应而退学。目前小英正在接受干预训练,但改善效果不明显。
小杰,目前上小学三年级,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不会看出小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。小杰也是在2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孤独症,当时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复语言,比如别人问他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他就会重复说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小杰的家人非常重视孩子的病情,及时带到专业机构进行干预训练,再加上家庭条件允许,小杰妈妈特意辞职陪同小杰训练,回家后也坚持训练孩子,每周保障30-40小时的训练时间。经过多年坚持,小杰顺利考入小学,目前学习成绩中等。
孤独症儿童个体情况存在差异,干预训练效果会有所不同。“但有一点要相信,孤独症儿童通过干预训练肯定会有所收益,只是程度不一。家长重视程度与投入精力,与孩子的训练效果肯定是成正比的。我们也希望社会多关注孤独症孩子,给予他们给多包容与关爱。”
评论 (0人参与)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