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统失调训练最佳年龄
- 2018-06-28
- 浏览:13594
- 分享
摘要:感统实践快两个学期了,我的大多数孩子,都是幼儿园的孩子,少量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。这段时间我感受到,这两个阶段的孩子,差别太大了。我深深地感受到,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,我们能够为他做好感统训练,同时注重家庭教育,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,那么当孩子真正进入小学之后,就能更好地过渡。我一直坚持,3-7岁这几年,也就是孩子幼儿园期间,是进行感统训练的最佳时期。
感统实践快两个学期了,我的大多数孩子,都是幼儿园的孩子,少量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。
这段时间我感受到,这两个阶段的孩子,差别太大了。
我深深地感受到,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,我们能够为他做好感统训练,同时注重家庭教育,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,那么当孩子真正进入小学之后,就能更好地过渡。
我一直坚持,3-7岁这几年,也就是孩子幼儿园期间,是进行感统训练的最佳时期。
这是为什么呢?
请听我慢慢道来。
此时为大脑发育的高峰期。
大脑发育的速度,与年龄密切相关。3-7岁这个阶段的大脑发育速度,仅次于0-3岁,又高于7-14岁。
大脑,是在感觉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成熟的。
我们通过运动与游戏,给与孩子大量的感官体验,让大脑接收到大量的感官信息。这个过程中,就慢慢地构建起一个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。
大量的、持续不断的感统训练,将让孩子的神经通路越来越宽,越来越密集。如此,大脑也就越来越发达。
大脑越发达,各种能力就越强。比如学习能力、适应能力、分析推理能力等等。
所以,我们在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做感统训练,就是在最大程度地顺应孩子的发育发展规律。
顺势而为,如有天助。
或许您会问,0-3岁期间大脑发育速度高于3-7岁呀,那为什么不在0-3岁做感统训练呢?
这真是个好问题。
确实,0-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。如果我们做好这个阶段的婴儿运动,孩子在3岁后很少会感统失调。
但是婴儿期的运动发展,我们不把它命名为感觉统合。应该说不完全是感觉统合,更重要的是原始反射的整合。
从胎儿期开始,直到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,会有不同的反射依次到来。这些反射是上天赐予新生儿的礼物,让新生儿得以生存下来。
但随着新生儿的不断成长,所有的反射完成了使命后就该逐步消退。然而实际情况是,非常多孩子的原始反射并没有得到整合,依然存在于孩子身上,阻碍了孩子的进一步发展。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多数孩子都是W坐姿。
另外,这些反射如果没有得到整合,将会持续一生,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障碍。
同时,这些反射只能通过特定的动作与运动得到整合,别无他法。
所以,0-3岁婴儿运动与发展的重点在于原始反射的整合,以及以前庭、本体、触觉为中心的感觉统合。
3-7岁的孩子还有一个有别于0-3岁婴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,那就是他们开始喜欢互动,需要交往,热衷于游戏。
这样的年龄特征,与我们以运动和游戏为主的课堂,正好合拍。
另外,7岁后上了小学,生活中将以学业为主,学习压力的增大,也让孩子更加难以持续地进行感统训练。
3-7岁的孩子有别于7岁以后孩子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于:他们天然地崇拜老师与父母,此时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,为他建立规则与界限,发展他们良好的行为准则。
7岁以后的孩子,他的自我渐渐强大,似乎越来越执拗。如果在3-7岁内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,此时开始调整,难度陡然增大。
这是我从教室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,感受到的。
同样一件事,我用同样的处理方式与态度,幼儿园与小学的孩子,反应截然不同。
我们这有个小班的小屁孩,每次收玩具的时候都把自己藏起来,隐身于大大小小的球当中,还以为我看不到。
有一回,收玩具时他照样不乐意,还把手里的套圈一股脑地全撒了,满地都是。
我抓住他的手,不允许他跑开,非常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:“所有的圈圈都要捡起来。”
“我不,就不。”他还生气了!
这个小屁孩,明明是自己犯了错,搞得好像自己受了很大委屈似的,嘟着嘴,转过头,一副拒绝配合的模样。
我自然是不会让他得逞,紧紧地抓住他的手,坚决不让他跑开。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:“这是你扔掉的,你要自己捡起来。”
他在我这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,也没有任何逃避的机会,我只给他一个选择,那就是为自己负责,捡起所有的圈。
僵持几分钟之后,他就开始捡起圈圈。当他捡起所有的圈圈之后,竟然还笑了:“我捡完了。”完全忘了他刚刚是多么地生气。
然后呢,他就跟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似的,继续和我们一起转圈圈,唱再见歌。此时我惊讶于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。
你看呀,这就是小班的孩子,他会调皮,会捣蛋,也会生气耍赖。但是只要我立场坚定,态度明确,让他没空子可钻,他最后都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,并且能很快地恢复情绪。
同样的一件事,一年级的孩子,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在周末班上,快下课时,有个一年级的小屁孩,也是因为圈圈和其他孩子有了矛盾。
刚开始时,有个小孩拿圈圈铺路,但是铺着铺着圈圈就消失了,被这个一年级的哥哥给半路拦截了。
这个孩子肯定会不乐意啊,嘴里就嘟囔着:“那是我的,我的。”
通常情况下,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果他们可以自己解决的话,我基本不插手。但是如果他们自己解决不了,我就会开始干预,尽量向他们示范一种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。
我告诉这个一年级的小屁孩:“把圈圈还给弟弟。”
他不听,还躲到了隧道里。
很快就到了收玩具的时候了,这时有个小小孩正在收圈圈,但是他放错了,我们的圈圈是收在袋子里的,他伸向了大框。这个一年级的小屁孩就一把抓住小小孩的圈圈,两个人同时抓住圈圈不放手。
“你放手,让弟弟自己放。”
“他会放错的。”
“你告诉他对的地方,让他自己放。”
但是他还是不放手,紧紧地抓住圈圈。我呢,就只好把他的手强行掰开,把圈圈还给小小孩,让他归位到正确的地方。
这时小屁孩就很生气了,把手里的圈圈随便一撒,撒得满地都是,还不肯收。
我依然告诉他:“你扔的圈圈,你要自己全部捡起来。”
但是他无动于衷。无论我怎么坚持,他都如如不动。
最后是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捡起了满地的圈圈,而他自己呢,最后也收了一点其他玩具。
收好玩具后,我们都还没有完全结束,他就一个人下楼找妈妈,告诉妈妈:“今天不开心。”
由此可以看出,同样一件事,小班的孩子,很快就能调整状态,不会有遗留的情绪;而上了小学的孩子,由于心理的发展,更加自我,更加执拗,当我们对他进行教育时,他容易反抗,也容易觉得自己受伤害了。
我不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没法教了,不是这样的。我的意思是我们得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耐心,来调整孩子。
你看这个孩子,虽然他执拗,但在老师面前他依然是敢怒不敢言,他不可能真的与老师父母对抗。如果我们成人足够坚定,我们内在的界限感非常清晰,不容触碰,那么这个孩子是感觉得到的,他慢慢地也会遵守的。
所以,这就到了考验我们成人的时候了。
如果家长能够多些预见性,在孩子7岁以前,为孩子做好面向人生成长的基础工作,那么当孩子真正开始学习,开始独立的时候,就能更加顺利。
这些基础工作,一是生理基础。我们用整合反射与感觉统合,让孩子的感官敏锐,让孩子的身体协调,让孩子能够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。
一是心理基础。在家庭教育中,一定要给与孩子情感的滋养,同时要给他清晰的界限,明确的规则。如此,当他未来与老师,与同学在一起时,才能更好地与之互动,更好地融入群体。
对于孩子,要身心同调。
当孩子身心平衡时,他将更有力量,他将飞得更高。
评论 (0人参与)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