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首页> 言语科普> 挑食、抓人、对着干、晃手、自言自语...解读孩子这些“奇怪”的小动作

挑食、抓人、对着干、晃手、自言自语...解读孩子这些“奇怪”的小动作

  • 2018-10-26
  • 浏览:11071
  • 分享

摘要:爸爸妈妈走过最长的路,大概就是孩子的套路,每天像升级打怪般处理着一个又一个难题。   “挑食”、“抓人”、“说火星语”、“晃手”、“任性”,我们都会悲伤地发现,跟孩子讲道理他不懂,强行粗暴干涉又不奏效,每一次哄娃,可谓是呕心沥血,用尽智慧。

  爸爸妈妈走过最长的路,大概就是孩子的套路,每天像升级打怪般处理着一个又一个难题。

  “挑食”、“抓人”、“说火星语”、“晃手”、“任性”,我们都会悲伤地发现,跟孩子讲道理他不懂,强行粗暴干涉又不奏效,每一次哄娃,可谓是呕心沥血,用尽智慧。

 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其背后,都有成长的意义。本期【快问快答】将为爸爸妈妈们解码孩子常见的问题行为,并献出锦囊。

  1、孩子严重挑食怎么办?

  这个问题比较大,分几种常见的情况来说吧。首先看小朋友有没有口腔感知觉的问题。如果孩子低敏或者高敏,他在食物选择上非常困难,特别是没有吃过的食物。

  另外要看孩子咀嚼能力,如果有一些食物孩子咬起来比较费力,他就会选择偏软的食物。

  第三种看孩子的饮食习惯,比如在孩子口腔敏感期的时候没有给他介入很多食物,他就只记住他认识的食物。

  这个时候有个方法家长可以尝试下,没有吃过的食物可以榨成汁,只给孩子尝一下味道,当味道孩子能够接受之后再把食物切成小块,慢慢过渡到可以吃这个食物。

挑食、抓人、对着干、晃手、自言自语...解读孩子这些“奇怪”的小动作

  2、孩子喜欢用自我刺激来满足感官的需要,比如不停地晃动手指、或者喜欢蹦跳,怎么办呢?

  先做记录,以晃手为例,我们先记录了孩子每次晃手的时间间隔和时间长短,然后设置一个基础时间开始训练。

  比如孩子10分钟就晃一次,我们就增加到11分钟,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晃手,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他喜欢的东西,慢慢的逐渐延长时间间隔。

  此外,还可以用替代的方式,比如给一些小玩具让他拿在手上玩,同样可以满足感官需要,或者跟她玩拍手歌。

  3、孩子总是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,每次说都说不听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!

挑食、抓人、对着干、晃手、自言自语...解读孩子这些“奇怪”的小动作

 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判定孩子是不是感官问题,其实当一个孩子在学习能发声到会说话的时候,孩子词汇不够,会有一个发“火星语”或是发出一些多重声音的混音的过程,这个时候家长需要主动地帮助孩子发音,不要扼杀孩子的说话动力。

  如果家长不会鉴别,可以寻找治疗师帮助。

  如果孩子的发出怪声只是单纯的行为问题,根据不同的动机,寻找替代行为解决。

  ● 如果是为了获得注意力,孩子这样做的时候不要理他,事后告诉他想要妈妈陪你的话,可以跟妈妈说:“妈妈,陪我玩”,孩子做到的时候,给予鼓励。

  ● 如果是为了满足口部刺激,可以教孩子唱儿歌,或是孩子才刚开始学说话,儿歌的模仿能力不够,我们可以教导他跳房子、走楼梯、数楼梯,可以间接地连接耳朵感官、口腔感官、动作感官三者之间的平衡,以满足孩子发怪声的需要。

  4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孩子开始喜欢用手抓人,我和外婆训她,她还一副无辜的样子,给她讲道理,她也没有收敛的意思……

挑食、抓人、对着干、晃手、自言自语...解读孩子这些“奇怪”的小动作

  这么小的孩子喜欢抓人,还没有道德意义上的伤害动机,更可能的原因是如下几种:

  ● 由于交往技能不发达,用抓人来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外婆的喜爱之情;

  ● 某种愿望受阻而语言尚未充分发展,就选择了用抓挠来表达自己的情绪;

  ● 被妈妈或外婆冷落,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。

  训孩子虽然可能凑效,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,因为孩子抓人也许是出于爱意,一律用训来解决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冤枉。

  讲道理是相对温婉的方法,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有限,尚需一定的艺术。

  句式不能太长,也不能用否定句,否则孩子的头脑一下子加工不了这么复杂的信息,最有效的是配合动作的正面表达。

  比如,一边抓住孩子的手,一边告诉她:“轻轻地摸一下哦”。如果孩子照做,还可以给他微笑或亲吻鼓励,强化他的行为。

  5、进入一岁半的孩子,忽然多了一个小癖好,那就是跟我对着干,乐此不彼,我让她快点起床,“不”,过马路我要牵她的小手,“不要”,让她饭后再喝饮料,“不”……经常弄的我手足无措,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这个特点其实是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常见的行为表现,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,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。

  这使得他们喜欢用否定性的语言确认自己的存在,借以挑战身边的大人。不过,大多数时候,他们的“不”并不具有实际意义,并不是真的“不”想做当前的事情。

  当孩子喜欢说“不”的时候,不妨换一种方式跟孩子说话,比如:“宝宝,你是想现在起床呢还是再睡两分钟?”、“你是想吃卷心菜还是想吃玉米烙呢?”、“你是想让妈妈牵你这个手还是那个手呢?”,给孩子选择的机会,孩子在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之后,直接拒绝的概率就会减少许多。

  不论孩子是哭还是笑,是自娱自乐还是狂奔乱跑,是拥抱你还是拒绝你,他的行为背后总有一个原因。

 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出现行为的动机也是千变万化的,案例分析是希望家长能按照上面的方法,“记录-分析原因-找到办法”几个步骤,为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干预方法。

评论文章(0) 0 分享

上一篇:8天训练让妈妈见证奇迹!你还在走弯路吗?下一篇:揭开“口肌训练”的神秘面纱,究竟它是什么?

相关评论

评论 (0人参与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