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损儿童需提高的八项能力
- 2020-03-16
- 浏览:9270
- 分享
摘要:对听损生而言,幼儿园转衔至小学不仅要与一般学童一样,调整生活习惯、学习方式及适应学习环境。同时因为听力损失,可能在接收外界信息上有所困难,间接影响其学习及人际互动,所以提升语言、沟通能力及懂得维护听能辅具是听损生入小学的重要课题。听损生入小学前,需要提高这八项能力。
对听损生而言,幼儿园转衔至小学不仅要与一般学童一样,调整生活习惯、学习方式及适应学习环境。同时因为听力损失,可能在接收外界信息上有所困难,间接影响其学习及人际互动,所以提升语言、沟通能力及懂得维护听能辅具是听损生入小学的重要课题。听损生入小学前,需要提高这八项能力。
一、生活自理
上小学后,孩子必须学习独立照顾自己,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起床后自己着装、整理书包。听损生着装时更要练习自行佩戴听觉辅具,建议家长可先从孩子的惯用手练习戴助听器,孩子较能轻松操作,待一只手能掌握,再练习另一只手,也应记得将备用电池、除湿罐、FM系统放入书包。小学生在校必须趴睡,为让孩子妥善休息,避免挤压辅具发出反馈音干扰同学,可让孩子练习在午睡前自行拿下辅具,并放置于除湿罐中保管,待午休结束后再佩戴。当孩子越能独立完成事情,家长就越能放心孩子在校的状况。
二、练习时间管理
小学需较早到校,家长可建立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,若要训练孩子自行起床,家长也可添购振动式闹钟,并养成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学准备。孩子上小学后,必须聆听钟声,注意上、下课时间,并在时间限制内做好该做的事情。倘若孩子总是拖拖拉拉,可让孩子记录各项活动花费的时间,当孩子于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,家长可以增加游戏时间或口头赞美以示鼓励。唯有让孩子学会控制时间,孩子才能成为时间的主控者。
三、养成自动自发的习惯
进入小学阶段,老师更加要求孩子自动自发完成事情。但孩子对事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需要时间培养,家长可从生活着手训练,例如:家事分工、学习用品准备、辅具保养等。当孩子做决定的次数越多,责任感就越重,家长可让孩子决定下课后的点心、该做的家事,或作业完成顺序。
听损儿童需提高的八项能力
听损生易因听取时间长度影响专注力,称之为“听觉疲乏”。建议家长平日与孩子对话时可拉长句子长度,或亲子共同阅读绘本,越早累积孩子听长句、短文的能力,就越能建立孩子学习的专心度。训练“听能修补”能力也可帮助听损生在漏失部分信息时,依据上下文来帮助其理解,而这需要累积丰富字汇量才能有效发挥此能力,最佳方法便是给予孩子多元生活经验及大量的语言刺激,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。另外,孩子年纪小,身旁的人总会主动重复多次,但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在社会立足,应让孩子知道不专心听的后果,比如他人得重复叙述的感受,让孩子了解专心听的重要性。
五、主动邀请老师佩戴FM
幼儿园教师多半会主动向学生索取FM无线调频系统,家长可尝试让将升小一的孩子练习主动拿FM给老师,并说:“老师,请您佩戴FM,帮助我听清楚”。
六、让孩子为自己代言
学龄期的孩子难掩好奇,当他们发现听损生戴着助听器或人工电子耳,有人会主动提问,有人则会尝试碰触,而他们的反应,往往会影响听损生对自我的评价。要让听损生在学校中更有自信地面对自己,最好的方式便是让听损生及同学都认识听力损失及听觉辅具,家长可尝试让听损生练习解说佩戴辅具的原因、辅具的功能,或举出听损带来的不便与需要。这正是孕育孩子自我认同、尊重差异的过程,听损生也能在接纳自我的同时,更融入群体、为自己发声。
七、练习自我修正
迈入小学后,孩子自行向教师或同龄表示需求的机会更多,孩子用语的精准度及说话的清晰度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。听损生应发展“听能反馈”的能力:运用听能监控信息,发音错误时会自我纠正。与听损生沟通时,宜鼓励他多用口语表达,在他发音不清楚时表示听不懂。与孩子对话时也可故意说错,藉机发展此能力。倘若清晰度难以提升,换句话说或同义词的运用,也能拉近彼此沟通的距离。
八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
要让孩子日渐独立,家长与教师的陪伴仍是必要的,师长可观察孩子是否曾主动提出困难、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若孩子是听损生,可观察其“听觉敏感度”,例如:是否曾主动表示辅具没电、辅具变得小声、辅具有噪声、FM无线调频系统声音会断断续续等问题。另外,也要观察孩子的沟通技巧,在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情况下,孩子是否会询问身旁的人,及请求他人说明。让听损生意识到,听能需求将影响学习及生活质量,唯有主动寻问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。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与父母的教养有关,需要家长身体力行,才能让孩子加以仿效。家长可和孩子讨论遇到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,藉此增进孩子情境应对的技巧。
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多让孩子在学习上主导,练习独立,才能让他思考、应对,以增进自我决策的能力。在此勉励家长们仿效大鸟,让幼鸟学习飞翔的作法,用等待与陪伴取代督促与代替,才能让孩子早日展翅高飞。
评论 (0人参与)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