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
- 2016-07-01
- 浏览:13100
- 分享
摘要: 自理能力的范畴囊括广泛,包括将自己的物品归位、收纳玩具、自己吃饭、自己把鞋袜放好,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举动,其实与未来的自律能力息息相关。
自理能力的范畴囊括广泛,包括将自己的物品归位、收纳玩具、自己吃饭、自己把鞋袜放好,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举动,其实与未来的自律能力息息相关。若学龄前孩子已能提早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生活周遭的能力,将来孩子较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责态度。
4岁以下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仍需悉心呵护,因此,在训练各方面能力时,大多会以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乐为主要管道,无论吃饭、洗澡、刷牙或者收拾与整理的能力,对未来的自我负责和自律有很大的帮忙。「想要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,首先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应避免过度保护,并适时放手,让孩子得以进行该年龄能做到的行为技巧。」举例来说,1岁多的孩子其实透过平时观察,已能知道「要出门」必须「先穿鞋子」,因此,爸比妈咪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相关训练,例如:从鞋柜里拿取自己的鞋子、鞋子脱下后收回鞋柜等。王宏哲执行长表示,许多父母会等孩子年纪大一些才开始引导,但他认为,这样的训练机会对孩子而言频率相当高,既然经常出门,每次出门都要穿鞋子,为何孩子的发展里程碑已具备这样能力,父母却不愿放手让他们去练习?
建立生活方向及目标
除了评估孩子已发展出的能力之外,爸爸妈妈也应顺应宝宝的心智发展,譬如2岁的孩子,已经能自己把袜子拉好、穿起来,也会把脚放到鞋子里面,简单把黏扣带黏好。有些家长可能出门赶时间,或看不惯孩子自己穿鞋子的动作缓慢迟钝,因而急着替孩子穿鞋,即使孩子表示想自己进行,有些家长反而会生气或斥责,久而久之,孩子可能放弃练习,每当要穿鞋子,就自然把脚伸出来等待父母帮忙穿鞋。「2岁孩子对於练习自理跃跃欲试,若家长能让孩子自己摸索、练习,将符合孩子心智发展。另一方面,孩子不但自理能力有所提升,心智发展满足的宝宝,情绪也会比较稳定,当孩子的生活有目标及方向,就不会常常来找家长麻烦。」至于3岁孩子,会想尝试拿着牙刷自己刷刷牙;4岁孩子能力更是大跃进,举凡自己穿衣服、裤子,吃完饭後把自己的碗筷送到厨房等,诸如此类的生活自理,不但孩子很想尝试,父母也应抱持着乐见其成的态度,藉由生活自理,训练孩子刺激发展的作法,采取分段式练习,让孩子每天都有很多新鲜活动可以进行。
有效提升宝贝自信心
练习自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,宝宝能自己从活动中得到成就感,就像是他们在玩玩具、完成拼图时所获得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类似,透过简单的自理行为,就能获得「你好棒」、「你很厉害」等赞美语言,促使孩子想不断尝试与训练的动机,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技巧掌握,孩子表现将越来越成熟。
爸爸妈妈可以训练孩子成为小帮手或小老师,例如:家里有3岁左右的孩子,可以请他们帮忙拿取毛巾、水杯等物品,帮忙做些家事,再给予赞美与夸奖,会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。在东方启音,父母应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与心智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,无论是对父母或孩子而言,都是相当不可或缺的。
评论 (0人参与)
最新评论